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行動圖書館應用(Mobile Library Applications)

行動圖書館應用(Mobile Library Applications)是圖書館為行動通訊載具撰寫提供服務的專用程式,可下載安裝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內,讓使用者能直接執行。在國外已有若干公共圖書館發展行動應用程式以聖塔克拉拉郡圖書館與西雅圖公共圖書館所發展的行動應用程式為例,包含圖書館簡介、推薦清單、詢問館員、館藏查詢、讀者帳號(借閱情形、預約與續借)、圖書館行事曆、圖書館部落格等多元豐富的功能。

圖書館學習與建置各種類型的圖書館行動應用將能吸引讀者在不限時間、地點的情況下取用所需資訊。然而在發展行動應用服務的過程中也面臨到一些挑戰,像是受到科技變化快速的影響,造成行動載具推陳出新頻率高作業系統多版本更新速度快;另外,由於行動載具缺乏標準,使得電子書規格多元、螢幕尺寸也不盡相同。上述現象均使得行動圖書館應用程式的發展受到阻礙。

    以下介紹幾種與圖書館服務相關的應用程式
1. 圖書館Apps
圖書館將各項服務與相關資訊整合於單一的App裡,包含開放時間、圖書館
新聞、查詢OPAC系統,並提供使用者下載電子館藏至行動裝置;亦可結合GPS
來瞭解圖書館的館藏所在或部門位置。
2.流通服務Apps
有許多圖書館並未整合服務於單一App,因此針對不同的服務,一個圖書館可能提供數個Apps讓讀者下載,像是OPAC、電子書或電子資料系統等。
3.整架Apps
美國邁阿密大學的擴充實境研究小組利用擴充實境技術(Augmented Reality)開發軟體,藉由手機的鏡頭看出可即時顯示排序錯誤的書籍
4.虛擬導覽
有些歷史悠久的館舍建築或館藏具特色的圖書館,會專為其館舍撰寫虛擬導覽的App以指引讀者參訪,並節省導引人力,或者讓身處不同時間地點的讀者也能身歷其境。(李函儒)

參考文獻
行動化服務在圖書館的應用。上網日期:201361日,檢自:
柯皓仁(2012)圖書館行動通訊服務之發展現況與趨勢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9(3)20-37

梁鴻栩(2011)Apps程式在圖書館服務的應用。中興大學圖書館館訊91-5

電子資源使用統計(Electronic Resources usage Statistics)

        近年來由於績效評鑑觀念的推展,主管機關要求圖書館呈報電子資源統計資料,學校要求圖書館證明電子資源的投資具有價值,再加上現今許多圖書館面臨預算刪減之難題,種種因素皆使得圖書館重視電子資源並積極收集使用統計

        電子資源的使用統計(Electronic Resources Usage Statistics)主要來自三種來源,包含:電子期刊全文內容提供者、圖書館網頁、中介者。圖書館經常透過出版社與資料庫代理商收集統計資料,一般廠商為利用系統追蹤報告使用資料,並將電子期刊使用報告寄給圖書館,或者提供行政管理網頁供館員讀取。

        電子資源的使用統計較傳統紙本館藏作業複雜且更加困難例如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既無法依靠書刊流通次數,收集館內數據又不符合科學化作業;再加上許多圖書館採用資料庫使用統計作為評鑑工具,但統計數據多來自資料庫廠商提供,存在電子資源使用統計名詞定義不一、次數統計分歧等問題以致於未必正確解釋使用情況,而影響圖書館運用使用數據的可信度上述的現象導致難以執行電子資源的使用統計工作。

        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基本使用統計項目包含連線數量、文獻下載的數量、紀錄下載的數量、虛擬到館的數量、連線時間、連線被拒數量、檢索數量、網際網路連線數量等等。
1.          連線數量
    計算使用者成功地連結資料庫或線上公用目錄之次數。
2.          文獻下載的數量
    計算使用者下載電子化館藏之全文或部分資料之件/篇數
3.          紀錄下載的數量
    計算連線時完整顯示公用目錄的書目紀錄或資料庫款目之筆數。
4.          虛擬到館的數量
計算使用者透過網路從圖書館外部連結至圖書館網站之次數。
5.          連線時間
計算介於登入與登出資料庫或線上公用目錄所持續的時間。
6.          連線被拒數量
計算資料庫或線上公用目錄同時間使用人數超過上限而無法連線之次數。
7.          檢索數量
計算資料庫或線上公用目錄中進行查詢之次數。
8.          網際網路連線數量
計算經註冊或通過身分認證之使用者,以圖書館提供的工作站使用網際網路資源之次數。

        為了降低各館統計觀念之差異,使統計項目名稱、內容、範圍與計量方式一致化,讓各館之間的統計數據能夠相互比較,以及充分反映圖書館在數位時代各項資訊服務與電子資源使用之狀況,各國圖書館界體認到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標準訂定之重要性,因此有許多組織紛紛發展或修訂圖書館統計標準,增列電子資源使用統計項目,以下舉ICOLCCOUNTER的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標準做說明

圖書館聯盟國際組織(The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簡稱ICOLC)訂定網路資源使用數據的統計評量指南修訂版(Revised Guidelines for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Usage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係對網路使用為基礎的索引、摘要、全文電子資源統計的評鑑指引,建議評鑑項目應包括查詢次數、選單數、簽入次數、中斷受拒次數、內容使用次數,並提出使用資料最低限度的內容需求,也列出隱私權、機密性、取得性、傳遞與報表格式之指引。

英國的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Publishers Association,於2002年成立COUNTER(Counting Online Usage of Networked Electronic Resources)組織。COUNTER2012年公佈第四版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指引實務規範,包括:資料庫、期刊、電子書、多媒體資訊實務規範期刊規範包含1號期刊報告(每月與每種期刊要求的成功全文論文次數)2號期刊報告(每月與每一期刊的受拒次數)3號期刊報告(每月、每頁期刊的拒入次數)COUNTER規範著重於期刊與資料庫,因為這些資源佔絕大多數的圖書館經費,且定義與內容架構已獲普遍接受。該組織持續推廣電子資源使用統計實務規範發展的技術營運模式,在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扮演重要角色(李函儒)

參考文獻
王梅玲(2012)。從資訊使用觀點探討學術圖書館電子資源評鑑。在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編,2012電子資訊資源與學術聯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0-1-10-18)。臺北市:編者。

陳雪華、許嘉珍、朱雅琦(2007)。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標準與規範之探討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3(1)89-102

機讀編目格式21(MARC21)

1.          MARC21定義
        MARC21為因應網路時代各種載體而產生的新資料格式,該書目格式包含描述、檢索與控制各種書目格式,是一個定義不同書目格式的整合格式。MARC21定義的資料類型涵蓋圖書、連續性出版品、電子資源、地圖、音樂資源、視覺資源及混合性資源這樣的整合型分離式書目格式,其一致性的定義與使用可以充分描述不同資源格式之原貌。
2.          MARC21發展
因深刻感受到不同MARC在資料交換轉檔上的不便,美國、加拿大及英國自1994積極展開MARC調和計畫(MARC Harmonisation),希望能整合MARC格式並擴展成全球一致性的機讀編目格式。1997年美加的USMARCCANMARC先行整合完成,並在1999年改名為MARC21並出版,這吸引各國紛紛放棄原有的機讀編目格式,轉而加入MARC21的行列。MARC21MARBIMARC Advisory Committee兩個團體負責檢討與修正相關條文,並於每年ALA會議討論MARC的新發展。
3.          MARC21結構
    MARC21的主要結構仍與USMARC相同,其內容也承襲USMARC已發展出來的資料類型,共分為五大類機讀格式:
(1)       書目格式(Bibliographic Format)
(2)       權威格式(Authority Format)
(3)       館藏格式(Holding Format)
(4)       分類格式(Classification Format)
(5)       社群資訊格式(Community Information Format)
4.          MARC21組成要素
(1)       紀錄結構(record structure)
為紀錄標示、指引與變長欄,其功能在於將書目資料格式結構化
(2)       內容標示(content designation)
包含欄號、指標及分欄識別,有助於快速識別機讀格式,進而描繪機讀紀錄
(3)       中的資料元素,支援MARC格式資料之操作。
(4)       紀錄的資料內容(data content of the record)
即資料登錄欄,由其他標準規範其內容格式,例如:ISBD AACR2LCSHLCC
    MARC21的欄位結構如下表所示,每一欄位均以3位數字之標記代表欄位名稱。
表一 MARC21欄段結構表
MARC21
說明
0xx
控制項、代碼資訊
1xx
主要款目
2xx
題名、版本、出版等資訊
3xx
實體資訊描述
4xx
集叢資料
5xx
附註說明
6xx
主題
7xx
附加款目
8xx
集叢附註資訊、資源位址
5.          MARC21限制
(1)       MARC因其體系龐大,故修訂程序複雜且緩慢;
(2)       字段重複,且紀錄中某些描述是程序性而非描述性;
(3)       書目關係的呈現為隱性;
(4)       不適於處理動態數位資訊;
(5)       ISO 2709規定的語法結構不清楚;
(6)       無法直接在Web瀏覽。
6.          FRBRMARC21的影響
    美國國會圖書館為處理MARC21多重版本的問題,其的網路發展與機讀編目格式標準局(Network Development and MARC Standards Office,簡稱NDMSO)2001FRBR模式、AACR編目規則模式與如何支援使用者工作三層面重新檢視MARC21研究發現AACRMARC21中並無內容版本的概念。因此,FRBR研究小組顧問Delsey領導進行MARC21FRBR的比對計畫,比對結果說明如下:
(1)       MARC21FRBR模式有基本的一致性,但仍有1/3的元素不存在FRBR模式中,所以有必要擴充FRBR的實體與關係;
(2)       在元素層級有許多不規則及不確定的資料
(3)       AACR的內在抽象實體對於MARC21影響深遠,使得規則結構重於功能結構
7.          MARC21因應RDA的出現
    因應RDA的問世,美國國會圖書館、加拿大圖書檔案館及大英圖書館合作成立RDA/MARC工作小組,負責規劃MARC 21面臨RDA出現後可能的因應措施,確保MARC在新時代的持續發展。傳統的MARC 21機讀格式經過調整,藉由遵循RDA的指引,以便提供FRBR概念模式下的立體式書目服務。

    在與各種詮釋資料(包括MARC 21)相容之前提下,RDA的出現並未否定機 讀格式欄位對於書目服務的重要性。機讀格式欄位中,原已包括部份FRBR/FRAD概念模式所定義的作品、內容版本、載體版本、單件、個人、家族、團體、概念、物件、事件、地點等實體、屬性、及關連等資訊。而原有的欄位透過概念的萃取欄位以及作法上的調整,達到呈現資源與資源、資源與作者、作者與作者、資源與主題間等關聯的目的例如在資料類型描述方面,RDA以內容形式、媒體形式及載體形式等三種類型的資源描述取代AACR2所規範的資料類型標示(GMD),所以MARC 21藉由擴充欄位336337338來因應。其他像是針對載體特性的描述、名稱及資源屬性的著錄、實體間關係的著錄,MARC21均予以進行修訂。(李函儒)

參考文獻
林秋薰、林佩儀、李惠玲(2011)。採用MARC21為單一機讀編目格式之評估:以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為例大學圖書館15(2)146-170
張慧銖(2011)圖書館電子資源組織:從書架到網路。臺北市:華藝數位。
國家圖書館編目組(2000)98年資訊組織基礎班研習手冊。臺北市,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鄭玉玲、許令華、林淑芬、牛惠曼(2012)。資源描述與檢索RDAAACR2MARC21相關議題初探。國家圖書館館刊2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