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後設資料( Metadata )

Metadata常見的解釋為「data about data」,直譯成中文為「有關資料的資料」或「描述資料的資料」。國內學者針對Metadata一詞,有不同譯名,吳政叡教授稱為「元資料」,陳雪華教授的「詮釋資料」,陳昭珍教授的「超資料」,我國國家數位典藏計畫的「後設資料」。
Priscilla Caplan認為:「Metadata即是描述資料的資料,編目紀錄就是Metadata。」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IFLA)定義為:「Metadata是描述資料的資料,Metadata一詞意謂可用來協助對網路電子資源的辨識、描述、與指示其位置的任何資料。」Brad Eden則指其是用來定義、辨識電子資源、以及協助資源取用的描述方式。
後設資料的功用,對數位典藏品的提供者、擁有者與管理者來說,後設資料可以協助儲存、控制、管理、散布和交換數位資源。對數位典藏品的使用者來說,後設資料可以協助搜尋、辨識、選擇、詮釋、獲取和使用數位資源。
後設資料的類型可分為兩個導向:(張琇婷)
 1. 以功能為導向
       描述性:描述一個文件或資源的內涵與關聯性,以便發現與辨識資源。  如:書目記錄、Dublin Core
     管理性:給予數位典藏品實質的結構,以便瀏覽、檢索與呈現資源。如:全文與相關影像的適切連結、書的章節結構。
     結構性:為了長久管理、使用、觀看與保存數位化資源的相關資料。如:檔案格式、解析度、多媒體資訊壓縮、像素尺寸、智財權管理等。
 2. 以組成結構為導向   
       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s)DC(Dublin Core),CDWA(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VRA(Visual Resources Association ) Core Categories,EAD(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   
      資料值(Data Values)AAT(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 ULAN(Union List of Artists Names ), LCSH(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 )
      資料內容(Data Content)AACR2(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2nd ed), ISAD (Gen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 )

參考資料:
胡述兆、王梅玲(2003)圖書資訊學導論。台北市:漢美,231-232
陳淑君(2002)。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課程講義。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2009)。後設資料工作組-FAQ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檢自
http://metadata.teldap.tw/share/share-frame.html 。上網日期200947日。

1 則留言:

  1. 您好,結構性和管理性的部分好像寫反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