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

Tag: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

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一詞源自柯尼(D. Coney)1939年在芝加哥大學發表論文,首次提及技術服務與技術處理單元須包括採訪與處理功能,遂引發對此的探討,及至1956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成立資源與技術服務委員會(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Division),自此確立技術服務部門的地位,並普遍採用此名詞。而Tauber認為技術服務(Technical Services)這個詞彙在所有圖書館詞彙中為較新的用詞,之所以使用「技術性(technical)」主要是因為某些操作是離開讀者服務櫃台並且遵照某些規範(codification)應用技術之故。並在40年後,IntnerFang1991年指出Tauber的說法不適用於現代圖書館環境,因為讀者服務也會用到技術、也有某種規範。她們認為職責上沒有與讀者大眾進行互動,為技術服務一個較具辨識性的特徵。與讀者服務不同的地方是技術服務把焦點放在「圖書資料」,而非「圖書資料的使用者」。技術服務關注於圖書資料的準備、處理、維護及所有相關管理活動。

技術服務的功能有九項,包括:1.識別(Identification),查找值得收藏的館藏;2.選擇(Selection),決定館藏的購置;3.採購(Acquisitions),徵集館藏;4.組織(Organization),為館藏編訂索引及編製目錄以資利用;5.準備(Preparation),為館藏進行貼標籤及裝訂等圖書加工,以利儲存及檢索;6.儲存(Storage),要考慮及計算典藏品的使用年限,讓使用者和館員可以方便取得資源;7.解釋(Interpretation),幫助使用者找到其所需的資源;8.利用(Utilization),提供空間和設備讓使用者和館員有效率的使用館藏資源;9.傳播(Dissemination),建立系統讓使用者可以在館外使用資源。不過圖書館技術服務的功能主要著重於前五項。

圖書館技術服務存在的歷史悠久,1938年,Donald Coney指出:技術服務在圖書館單獨成為一個單位,因其在功能上的規模大小產生變化,而非對服務態度的改變。一般而言,圖書館技術服務在功能上的分工涵蓋採購、編目及館藏管理。採購部負責館藏的徵集。編目部負責將徵集得來的館藏加以描述、分類、取定主題標目,以確保使用者找到所需資料。編目部也同時負責書目紀錄的權威控制。館藏管理部則負責徵集及編目後資料的加工及典藏。

傳統的技術服務十分依賴人力,但自從線上公用目錄出現,資訊科技以普遍應用於圖書館,圖書館具發生許多技術上之改變。21世紀以後,由於Web 2.0的興起,促進網路社群自我意識的快速提升,更為網際網路灌注一股新生的力量。影響圖書館技術服務發展的最大因素是資訊媒體及通訊技術的轉變。網際網路的興起,筆電及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的普遍使用,新型資訊格式的推出及資訊的數位化,引發圖書館使用者新的資訊需求。最少努力原則(least effort)是現代人使用資訊的習性。目前先進國家圖書館技術服務部門即藉著組織結構、人員配置、溝通及作業方式的改變以因應圖書館改變中的需求,尋求最大的效率。為了因應新世代的發展,圖書館技術服務出現了新的發展,例如:讀者主導購書計畫(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 PDA)、新的圖書館目錄設計、網路整合規模資源發現服務(Web Scale Discovery Service)、雲端電腦的應用、新的編目規則、主題分析工具與知識組織系統、合作館藏管理及分散的館藏管理模式等(楊婕)

參考文獻
陳和琴(2012)。新世代圖書館技術服務淺探。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9(4),頁1-17
王梅玲(1997)。大學圖書館技術服務的組織重整。大學圖書館,1(2),頁29-52
王梅玲(1994)。從組織結構來看圖書館技術服務之發展趨勢。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1(2),頁49-65
李素美(2000)。採編館員專業知能表現於技術服務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檢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Eans, G. E., & Intner, S. S., & Weihs, J. (2011). Introduction to technical services. Santa Barbara, Calif. : Libraries Unlimit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