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自我典藏(Self-Archiving)


自我典藏是在「網路民主」和「學術自主」的兩相結合下所應運而生的概念與作為。自我典藏可能存在於機構典藏庫和學科典藏庫中之一部份,其意義就是作者將自己的文章以數位文件的方式儲存並公開於網站供人查詢與使用,即「開放近用」,文章的性質可以是未出版的預刊本,或是刊後本。1990 年代,學者即有以學科為主的典藏模式(subject-based repository, 簡稱SR)。由於在自我典藏中,「自我」(self)的定義在許多的討論中很含糊,可指機構、學科本身,或指作者本身等。不過,在近十幾年裡,自我典藏已證實為個人收集文獻的基本概念。「自我典藏」做得最精彩的是著名的哈佛心理學家Steven Pinker所建置的個人網頁,不僅收錄大量的論文電子檔提供開放取用,也包括了許多的演講影音檔;甚至提供下載的論文全部是正式的版本。國內學者則有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甫昌等,他所列出的多數期刊論文也都提供正式出版本的電子檔。(魯佑敏)

參考文獻:


何萬順(2009)。國立大學教師的「機構典藏」與「自我典藏」:鼓勵抑或強制?。圖書與資訊學刊71 (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