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是一個參與式的網路,可以閱讀進行編寫的網站的ㄧ種暱稱,它讓人不僅是可以閱讀,亦可編寫和建置。透過使用者的參與,可以在線上經驗中成為作者,撰寫評論,回應一些新的故事,上傳圖片、組織我們最愛的網頁和分享數位影片。Web2.0也是一種社會現象,關心的不只是資訊,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Web2.0是網路民主化的基本,現在的網路應用已經降低科技的障礙至零,以致於最少使用科技的使用者也可以參與。它帶來軟體的發展,讓一般的使用者在網路上參與和表達。(Kroski, Ellyssa,2008)
Tim O'Reilly 在 What Is Web 2.0 一文裏提出了 web 2.0 Meme Map (圖二),嘗試用視覺化的圖形來說明 web 2.0 的概念。
圖二、web 2.0 Meme Map
資料來源:取自林泰宏。2.0 時代的圖書館 - Web 2.0、Library 2.0 介紹。淡江大學圖書館 URL:www.lib.pu.edu.tw/~jiang/LAROC/library2.pdf
Kroski, Ellyssa(2008)藉由O’Reilly對Web2.0定義,提出Web2.0的幾個走向,並藉此對Web1.0與Web2.0做一比較。
Web2.0的走向(Kroski, Ellyssa,2008):
- The Web as Platform(以網路為平台):將網路視為基礎的平台,任何新軟體與未來可能的線上應用都可在此平台上發展。
- The Network Effect (網路效應):稱之為網路或網站社群。Web2.0強調參與,因此社群會因人們的參與,而增加其價值。
- Harnessing th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引領群體智慧):多人的參與,則累積眾人的智慧,引領社群中的群體智慧,也增進Web2.0的系統。
- Data is the Next “Intel inside” (資料將會是下一個“Intel inside”):新世紀的網路拓展者認為,由使用者產生內容,將是社群的真正價值。鼓勵使用者參與對Web2.0而言是很重要的,越多人參與貢獻資源,則會有更好的網路效應與群體智慧。
- End of the Software Release Cycle (終止軟體出版周期):將突破傳統套裝軟體的模式,Web2.0環境強調讓使用者與軟體互動,強調軟體的Beta版,不斷的修改與測試。
-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強調簡易而具高效用的。減少軟體學習的過程,又可以即時回應市場的需求。
- Syndication (综效):指資源的分享沒有限制,資訊的建構形式可一再的重覆規劃與運用。
- Design for Reusability (為重複使用而設計):分享的原則不只是對使用者,更擴展至系統發展者。也就是開放API的理念。
- Software for more than one Device (軟體超越單一設備):使用者取用資訊不只透過電腦,可經由各種設備取得,如手機、iPod等。
- Rich User Experiences (豐富使用者的經驗):不用重複讀取整個網頁來取得部分資訊,多用於個人化頁面的運用。
- The Long Tail (長尾理論):Web2.0運用的設計不只包括熱門的資訊,也包括一些以前難以找到的資訊。
- Social Software (社會性軟體):Web2.0多透過社會性軟體建構社群,以分享生活、組織資訊。
Web1.0與Web2.0的比較(Kroski, Ellyssa,2008):
New web characteristics | ||
New web characteristics | Web 1.0 | Web 2.0 |
The Web as a platform | 軟體專為安裝在個人電腦上 。 | 軟體在線託管,並提供一種服務 。 |
The Network effect | 人們瀏覽的網頁內容作為一個單一的經驗。 | 人民參與社會的社群,創造豐富的環境 。 |
Harnessing th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 個人依賴於個人知識。 | 群眾判斷什麼是有價值的。 |
Data is the next intel inside | 出版商創建品牌的內容 。 | 正確的內容創造使用群體是什麼價值。 |
End of the software release cycle | 軟體,補件,安裝和升級的用戶。 | 永久的測試版,軟體是一種服務。 |
Less is more | 軟體的功能,需要大量的培訓使用 | 簡易,輕量級的學習曲線。 |
Syndication | 網站為個人發表資訊的地方 | 放棄控制,主張分配和分享 |
Design for reusability | 軟體程式的保護和保密 | 應用功能和數據共享 |
Software for more than one device | 軟體的設計是運行在桌面上 | 應用網絡,桌面工具,移動設備,音樂播放器,等 |
Rich user experiences | 網站主要是文字顯示 。 | 網站的AJAX包括,繪圖,所見即所得的編輯,拖放功能等等 。 |
The long tail | 只有最流行的利益受到照顧 。 | 每個人都重要 。 |
Social software | 軟體作為個人的經驗。 | 論壇,協作和交融 。 |
Web2.0的技術
Web2.0於2004年被提出,但在技術上並沒有明顯分際,如圖三。在技術上,使用到下列的技術都可稱為 Web 2.0 的網站(林泰宏,2008):
1. CSS、semantically valid XHTML markup, and Microformats
2. 提供RSS/Atom
3. REST or XML Web service APIs
4. Rich Applic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Ajax)
而今已有許多運用Web 2.0觀點或技術於網路當中,包括Blogs、podcasts、RSS訂閱、社會性軟體(如 FaceBook、Flickr、del.icio.us、Wiki) …等。(林億珊)
參考資料:
Kroski, Ellyssa(2008).Web 2.0 for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Neal-Schuman Publishers Inc.
林泰宏(無年代)。2.0 時代的圖書館 - Web 2.0、Library 2.0 介紹。網址:www.lib.pu.edu.tw/~jiang/LAROC/library2.pdf
林泰宏(2008)。Library2.0!?。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17,頁25-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