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為網際網路興起後的產物, blog 是 weblog 或web log的簡稱,因此意思相同,指的是個人放在網頁上的網路日記,一般稱為「網誌」或將 blog 音譯為「部落格」。中國大陸稱為:「博客」目前許多大型的網站都提供部落格服務供會員使用,朋友或網友之間也經常利用網誌來交流,而其交流主要是透過,評論(Comment)和引用(Trackback)構成的。
在韋式字典的定義上也提及,Blog為一個包含了個人思考與他人意見,以線上個人期刊方式形成的網站,作者並會以超連結的形式提供其他類似內容的blog或網站。
《Blog On: Building Online Communities with Web Logs》的作者Todd Stauffer(2002)在書中提到部落格的文章形式雖然類似日記,但其內容卻是設計給公眾消費的(public consumption)。部落格沒有特定樣貌,只要部落客認為其網站是部落格那他就正在blogging (p.4, p.5)。
Blog發展史
l 1997.12 Weblog一詞由Jorn Barger所提出。
l 1998 Infosift的編輯Jesse J. Garrett將一些類似的網誌網站收集起來,寄給Cameron Barrett。Cameron隨後將名單發佈在CamWorld網站上,許多人亦陸續將網誌的URL給Cameron,慢慢的,一個新的網路社區儼然成型。
u Peter Merholz首次使用“'wee-blog”一詞並成為日後“blog”縮詞的起源。
l 1999 Brigitte Eaton 編輯了第一份在Eatonweb 入口網站的網誌名單。
l 1999.06 Pitas開始提供免費的blog服務。
l 1999.08 Pyra實驗室推出了blogger.com。
l 2000.01 台灣阿堅發表文章《網錄:一種新內容形式的崛起》,第一篇用中文論及Weblog的文章。原本發表在哈網[e經],後經由孫堅華博士引介至對岸、網友「羅蘭巴特」轉貼還原為繁體版本(http://worker.bluecircus.net/archives/002836.html)。
l 2001.09.11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遭恐怖份子攻擊,美國紐約的部落客發揮了及時報導與觀察的作用,第一時間透過部落格不斷更新現場最新資訊,在這事件中,部落格也成為傳統媒體報導取材的資源之一。
l 2002.08 「博客中國」開通,開始了博客在中國的全面啓蒙和推動。
l 2002.10 台灣藝立協在李士傑帶動下開設blog,命名爲「部落格」,並成立了「正體中文blog資訊中心」(2005.06停止提供服務)。
l 2003.02. 網路搜尋公司Google,併購了全球最大的部落格網站Blogger.com的母公司Pyra實驗室,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內容就是提供免費網誌空間。
l 2003.07無名小站網路日誌(以相簿起家,網誌功能於同年10月增加,但因使用
l 2004.09 美國網誌族參加Gnomedex網誌大會,透過RSS系統打通各自主持的網誌網站,張貼美國總統候候選人電視辯論評論。
l 2004.12“Blog”一詞在美國辭典出版商韋氏(Merriam-Webster)的10大年度語彙中拔得頭籌。
l 2004.12 南亞驚傳海嘯大災難之後,網誌(blog)為即時報導災區消息的傳播管道,以及合作救災的媒介。
l 2005.01.2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公佈的「網誌現況」(State of Blogging)報告指出,網誌、網路日記的基本讀者群2004年激升58%,有27%的網路使用者,相當於3,200萬人曾閱讀網誌。12%的網誌讀者會貼上自己的評論。該調查發現,網誌的數量也不斷成長。截至2004年底,7%的美國成人,或超過800萬人曾發表過網誌。這項調查於去年11月進行,並於元月2日公佈結果。
l 2005.04.11 大眾電信與樂多率先合作推出Moblog行動部落格,遠傳電信與中華電信也接續推出相關服務。
l 2005.05 隨著台灣各大入口網站相繼推出網誌(Blog)應用以及通訊業者推出的MBlog服務,顯示出Blog逐步邁入商業模式。
l 2006.02.06
n 根據美國部落格索引與搜尋公司Technorati的統計,部落格數量每五到六個月便增加一倍。Technorati創設人David Sifry發表的「State of the Blogosphere」(部落格世界報告)截至6日,該公司追蹤的部落格已超過2,700萬,為三年前的60倍,而其中有270萬個部落格至少每週更新,平均每天有120萬新頁面。
l 2008、2009
n 微網誌的時代逐漸來臨?
n 「微網誌」﹝micro blogging﹞系統:就是一種「微型部落格」(參見:部落格已死?部落格進化?─淺談Buboo與Twitter的風起雲湧),比blog更簡易、更快速,文字量也較少,但即時性與回覆性更高。例如:Twitter、plurk等。
Blog在圖書館的應用
起源於圖書館員個人的Blog。1995 年11 月10 日建立的的“Jenny Levine’s Librarians’ Site du Jour”被認為是最早的圖書館Blog,它是由Jenny Levine 所建置的個人Blog,主要以圖書資訊學研究為主,(現成為著名的 “The Shifted Librarian”,http://theshiftedlibrarian.com) (Schwartz, 2005)。
雖然圖書館Blog 開始於個人出版的形式,但合作型態的Blog 提供人們依相同興趣而聚集成社群,有利於資源的共建和分享的特性,而逐漸成為新的模式。
下表為圖書館應用Blog的十種方法:(郭于嫙)
參考資料:
blog. (2009). In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Retrieved April 7, 2009, from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blog
Blood, R. (2000). weblogs: a history and perspective. Retrieved June 11, 2006 from http://www.rebeccablood.net/essays/weblog_history.html
鄭國威(2005年3月15日 )。Blog, Research, and Beyond 。民國94年6月25日 ,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05.htm.
王盈文、楊美華(2006)。圖書館部落格之發展與應用探析。圖書與資訊學刊,56,頁 58-7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