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位典藏之源起
近年來,隨著數位資訊科技的進步及網際網路的普及,逐漸改變了人類在知識處理及溝通的方式,更進而轉變了人類在生活型態、社會組織及知識使用上的形式。數位資訊科技的優點在於讓既有的知識經過數位化的程序而得以大量匯集且長久保存;而配合網際網路的普及,更可以將匯集的知識大量即時地傳遞給在世界各地的人們,達到知識共享的目的。
(二)數位典藏的定義
係指將有保存價值之實體或非實體資料,透過數位化科技技術予以保存與應用,更精確的解釋為「數位物件長期的儲存、維護及檢索取得(Accessibility)」。數位資料有些是原生的,本就是數位資料媒體(Born Digital Media);有些則因數位典藏而改變成數為化格式的物件。其目的是確保數位資料的可用性、持久性及智慧整合性。數位典藏的範圍很廣泛,凡是代表人類文明,具有保存價值的資料,不論產生的時間和形式,舉凡圖書、文化、科學、藝術、音樂、影音、動植物等,均屬之。而就資料的品質而言,數位典藏資料是後續研究與應用加值的基本素材,因此所收納的數位資訊必須經過不斷的累積與校定,已確保其典藏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這種高品質的資訊要求,與一般網際網路上的網頁資料有很大的差異。
就數位典藏的應用面而言,主要著重於展示、研究、及教育等三個功能。在展示功能面,一般常見的展示方式包含專題特展、分類目錄展示、虛擬展示與數位藝廊等。在研究功能面,數位典藏系統則提供整合性的資料查詢服務,藉由將其典藏資料進行語意標記及組織分類,配合統一的操作介面,方便研究人員快速精確地進行資料搜尋,以利其研究之進行。在教育功能面,可藉由專家學者,配合學校或單位教學課程,彙整以上展示及研究資源,製作教學課程。(蔡玉紋)
參考資料:
范紀文、何建明、李德財(2001)。從典藏資料交換角度探討Metadata設計與標準化問題。新世紀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趨勢研討會。新竹市:交通大學圖書館,檢索日期:2009/4/6 ,網址:http://p105.lib.nctu.edu.tw/2001conference/pdf/3-2.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