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觀念從字義上解釋為「類別之形成」,分類能力實際上是生物與生俱來之本能,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分辨相似與相異事物,同時依據類別間之關係,將相似事 物組成較大類別或較小之副類。所有人類感官所得之印象均可藉由分類而轉換成概念,同時抽象意念並非偶然浮現,而是這些思惟彼此間以一種順序方式相互關連。
簡單的說分類就是分別異同,將各種事物的領域確定。凡性質相同的歸在一處,相異的把它們分開。分類目的,在於辨識與記憶事物的特質,使事物的觀念,有最佳的次序,排在我們的心中。大英百科全書定義科學分類為:「在求事物系統的建立,根據其重要性質,及彼此實際的關係,而互不相掩,及各求其至的族類。」事物的分類系統建立以後,尚要求族類的詳盡,及類與類間的互不相掩。所以分類應要注意根本區別,互相排斥,及詳盡與彈性等要點。
人類最大的成就在於發現以文字表達之觀念可藉由書寫方式傳播給遠方或不同時代的人們。人類知識記錄於文件中,文件聚集成藏書,而藏書以系統型式排列而形成圖 書館。圖書館排列圖書資料有依著者、書名、主題、或圖書外形等方式。而以主題來排列圖書一般咸認為是圖書館分類之目的。
圖書分類是將主題或性質不同的書,分別歸類,並以簡單符號的組合,代表索書號碼,以便依號排架,按類得書。分類在圖書館實務上有3種不同但有關連性之名詞需要區別其意義。首先從字面基本意義為分類或編製圖書分類表之行為;其次為給予類號或將圖書資料賦與類號以表示其主題內容之行為;第三為圖書在書架上排列位置或是在分類式主題目錄中圖書所排列之目錄款項。顯然編製分類表為分類最基本的意義,其他二者均依附於它。
圖書分類表一般主要由3個相關部分組成:(1)分類表(Schedule),依序列出所有類號,一般依層級順序細分,由最一般性至最特殊之主題排列。(2)標記(Notation),藉由符號來代表分類表之順序,標記使用數字、字母、數字與字母合併、或其他符號如數學符號或標點符號等方式表達。(3)字母筆畫式索引列出該分類表所涵蓋之主題及同義字與其分類號。
在西元以前,西方各國對圖書資料組織方法,只有卡里馬朱製定的一種。直到西元812年,教會修院圖書館才開始另創新的組織系統。此後,又隔了將近500 年,才又有St. Emmeram修道院圖書館分類系統出現。19世紀末期,有2種重要的分類系統,一為1876年杜威十進位分類系統(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一為1879年卡特擴展分類系統(Expansive Classification)。20世紀初葉,又出現了另幾種重要系統:1904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系統(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其後還有國際十進位分類系統(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冒點分類系統(Colon Classification)、布朗主題分類法(Subject Classification)、和布利斯書目分類法(Bibliographic Classification)等等。
我國圖書分類始於 孔子的六藝。但真正為貯藏的圖書編目分類的,應該是漢朝劉向劉歆父子。劉氏父子的[七略]為六分法,晉武帝太康年間,荀勖另創四部法,為四分法。綜合言 之,我國圖書分類系統有劉向父子六分法、苟勖四分法、鄭樵在所編的[通志藝文略]所採用十二分法、杜定友的三民主義中心圖書分類法、1917年沈祖榮、胡 慶生的仿杜威十進分類法、1922年杜定友的世界圖書分類法、1925年查修的杜威書目十類法補編、1928年王雲五的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1929年劉 國鈞的甲國圖書分類法,1931年裘開明的中國圖書編目法、1934年黃星輝的普通圖書編目法、何日章、袁湧進的中國圖書十進分類法、皮高品的中國十進分 類法及索引、1946年沈寶環編製的三民主義化的圖書分類標準、1952年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1954年中國科學院圖書 館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1964年賴永祥修訂的中國圖書分類法、1975年中圖法編輯委會員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及1977年國立中央圖書 館編印的[中國圖書分類法(試用本)]等等。(蔡雁農)
參考資料:
辭書資訊網(無年代)。網址: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