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數位科技與著作權法所賦予的控制力,近年來一些重要學術期刊出版商開始以驚人的速度調高期刊的訂閱價格,大幅提高了研究人員接近使用期刊的成本,此種趨勢造成了許多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的反動,開放近用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運動即在此背景下應孕而生。開放近用出版模式的提出,主要是為了發揮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的正面效應,一方面鼓勵學術論文的作者,將其研究免費提供給社會大眾,降低學術論文的近用成本;另一方面,避免出版商對於學術期刊出版的過度商業介入。
開放取用係指在公開的網路上被免費取用,允許所有使用者閱讀、下載、複製、散佈、列印、檢索內容,並連結至原來的網頁,爬梳內容供檢索之用,置入軟體當成資料之用,以及其它的合法用途,除了上網本身,沒有費用、法律及技術等障礙。複製及散佈的限制,以及著作權法的施行範圍,只限於讓作者控制內容的完整性及姓名權。經同儕評閱的學刊文獻應網上取用,不向讀者收費;開放近用學刊的整體成本遠低於收費取用學刊的整體成本。同時節省費用及擴大散佈,成為專業學會、大學、圖書館、基金會等機構以開放取用推展其宗旨的工具之一。典藏開放取用文獻需要新的經營模式,,由於開放取用的整體成本較低,典藏是可行的。
開放近用的模式包括了「自行典藏」(self-archiving)與開放式近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二種。前者指的是,由學者利用相關工具,將本身發表的期刊論文典藏在開放式的電子檔案,包括個人、機構、與學科領域三種;後者指的是,學者利用相關工具創立新世代的期刊,以提供開放、自由的資訊近用,即網路所稱開放式近用期刊(Gold road)與自行典藏(Green Road)。
開放近用期刊係指「任何透過網路,以容易閱讀的形式,廣泛出版不受限制、免費提供文章全文,以及至少有一廣為人知之近用管道的學術性期刊。」在新的學術傳播模式中,出版品的成本回收並不是藉由向讀者收取訂購費用,而是透過作者交付授權金和其他來源。
學者需要工具才能創辦開放近用學刊,或轉換收費近用學刊為開放近用學刊。學刊論文本身希望儘量被散佈出去,創辦的開放近用學刊不再以著作權限制近用的範圍,以著作權保護學刊的永久開放近用。價格是近用的障礙之一,創辦的開放近用學刊不會向使用者收費,也不收取其它近用費用,而是以其它的方式支應其費用。有很多資源可用,包括基金會及政府的研究贊助、大學及實驗室雇用研究員、機構的捐贈、支持的朋友、加值服務的利潤、停訂付費近用學刊省下的經費、或研究者本人的捐獻。沒有必要偏好任何一種資源,也沒有必要開發更有創意的新資源。(沈東玫)
參考資料:
李治安、林懿萱(2007)。從傳統到開放的學術期刊出版:開放近用出版相關問題初探。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3(1),39-52。
David Goodman(2004).The Criteria for Open Access. Serials Review30(4), 258-270.
Joan M Reitz(2004).Dictionary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Westport, Conn.: Libraries Unlimited.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無年代).布達佩斯開放取用協議。網址: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