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機構典藏(Open Acces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的概念起始於2003年後半期,以麻省理工學院(MIT)所開發的DSpace為起點,做為大學因應快速變遷的電子學術傳播下的新興策略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簡稱IRIRs其中文譯名包括機構典藏、機構型自行典藏、學術機構典藏庫、典藏庫、機構庫及機構典藏系統等,可視為一種概念、機制、服務,甚至用以代表典藏系統及資料庫的用語,而各家學者詮釋之定義不盡相同。
「機構典藏」從字面來看,意味著由機構進行典藏的行為,不同的單位可以進行不同目的之典藏,但一般指由大學對其成員的學術產出進行典藏的工作;「機構典藏」之概念,與「大學典藏」(university archives)相關,長久以來,許多大學設置檔案室、校史室,或其他單位執行保存學校的發展歷史、學術活動紀錄及往來之公文紀錄等,而圖書館則負責蒐集與典藏學校成員的學術產出,因此,機構典藏的發展由來已久,絕非因數位化才開始,但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網路環境的普及與學術傳播模式的演變,先進國家的大學積極投入,促使機構典藏受到另一波重視。
數位典藏應採長久保存方式,將機構典藏內容長久保存並提供永久取用,而典藏對象應以母機構內的教職員及其著作等出版品為主,將內容以數位形式將全文收藏起來,而各機構典藏內容及運作方式則應由各機構定義,主要以社群為導向,並授權社群成員管理權責。(蔡雁農)

參考資料:
羅靜純、黃鴻珠(2005)。機構典藏相關政策之探討。教育資料與圖書館43(2)191-214
陳亞寧(2006)。開放式資訊取用對館藏發展與服務的衝擊。圖書與資訊學刊5761-73

2 則留言:

  1. 請問,機構典藏的英文是Institutional repository,還是Open Access呢?

    回覆刪除
  2. Open Access 是開放檢索(免費提供的數位訊息)
    所以是前者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