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數位學習(E-Learning)

數位學習是使用者透過電腦、廣播、錄音帶、網路...等數位化電子資源媒體來進行學習的方式,並由其所提供之數位內容及教學方法來創造學習經驗,以達成學習目的。在官方通過的「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將「數位學習」詳細定義為:『以數位工具透過有線或無線網路,取得數位教材,進行線上或離線之學習活動;是以數位學習產業涵蓋的範疇即包含數位學習工具(載具及輔具)的研發、數位學習網路環境之建置、數位教材內容開發,以及數位學習活動的設計等。』。數位學習的最大特色在於結合通訊、電腦與影音多媒體技術,同時突破時空限制,從傳統教室的教育訓練型態,轉型成為運用網際網路的學習方式,提供使用者不受時間和地點上的限制來進行學習。
發展歷程
數位學習的起源,可回歸到早期的「遠距教學」。數位學習由遠距教學的發展而來有其脈絡可尋,「函授遠距課程」在早期是以文字為媒介,接著隨著媒體的發展,也出現了以聲音和視聽科技為媒介的廣播教學、電視教學;發展到目前以電腦、網路作為教育傳播媒介。利用電腦協助教學活動,可溯及九年代初期的「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Based Training, CBT or Computer Assist Instruction, CAI)」,此階段電腦扮演著輔助性的角色,且將傳統平面化、循序式的教材改為數位化、超連結式的資料規格。
國內,自2003年開始推動「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伴隨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是將國家典藏文物數位化、提升全民數位學習素養,奠定國內數位學習與數位內容產業。經過各分項計畫、各部會與機構計畫的努力,由不甚瞭解到走出自己獨特的發展,透過人文、歷史、資訊教育、管理等專家深入研究與積極規劃,結合資訊技術,而賦予人文資產和數位學習於資訊社會的多元意義。
2008將兩項計畫整合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期望透過國際整體性合作或跨國計畫的運作,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交流,將臺灣的文化智慧經濟推向世界各地,讓世界看見臺灣競爭力。


數位學習的類型
數位學習可以是正式學習,包含線上教育(Online Eduction)、線上訓練(Online Training)、結合傳統教室與書面教材的混成學習。數位學習的相關領域涵蓋了數位學習工具(輔具及載具)使用、數位學習網路環境建置、數位教材內容開發以及數位學習活動設計等。
若以學習方式來區分,數位學習可分為同步學習、非同步學習及混合式學習三種。
1.    同步學習:指教學者與學習者在指定時間內一起上線進行教育和學習的活動,利用如視訊會議、串流媒體(Streaming Video)等工具進行學習活動,其優點為可克服地理上的限制,缺點則是時間上較無彈性
2.    非同步學習:較具彈性,學習者可依自己需求,在任意時間、地點上線學習,但相對的互動性較差,使用的工具如討論區、E-Mail
3.    混合式學習:兼備同步和非同步學習之特性,透過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如講師授課、光碟片或線上課程,藉由實體及線上課程的交互進行,強化及延伸學習效果。

參考資料:
國家圖書館(無年代)。數位學習。國家圖書館 遠距圖書服務系統。網址:http://www.read.com.tw/web/hypage.cgi?HYPAGE=subject/sub_e_learning.asp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 國家型科技計(無年代)。計畫緣起。網址:http://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