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電子資料交換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電子資料交換可簡單定義為採用標準的格式,透過電子的方式,來傳輸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交易資料,因此EDI4項要素為企業與企業之間,商業交易資料,標準的格式,及電子傳輸的方式。電子資料交換不單只是無紙張的交易,更是一項突破性的商業革命。不僅使貿易伙伴之間,能以更快捷及更有效的方法互通資料,更能改善交易的作業流程,而大大的改善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效率。
使用EDI的最基本原因乃是企圖解決大量的紙張文件在日常交易所造成的不便和低效率。EDI即將成為一個經營的利器,同時也是一個新的經營理念。優點如下:(1)減少大量紙張、人力成本;(2)交易可在最短時間內完成;(3)減少因人為錯誤、時間延誤造成的損失;(4)可使企業運作、溝通、生產力的提升:(5)緊密結合企業與其上下游廠商的各種關係;(6)加強企業的競爭能力;(7)國際間及各行業間的貿易能快速而有效地達成。
  EDI系統的組成要素包括下列:
()EDI標準的選擇
EDI最大的特性就是在於利用電腦傳輸可由電腦自行處理的格式,而不需要人為的介入。使用者可根據產業的特性與需求來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標準。可分技術上的傳送標準及業務上的格式標準。EDI 4個常用的標準:美國採用ANSI X12;歐洲國家則採用UN/ EDIFACT (United Nations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of Transport),現已為國際標準,即ISO 9735;而我國採用之EDI標準是UN/ EDIFACT
()EDI軟體的整合
EDI軟體,是指幫助我們進行EDI資料收取、格式轉換或資料傳送工作的電腦軟體。又可分為翻譯軟體及連通軟體。
()EDI網路
EDI是電腦與電腦之間的資料傳輸,基本的電腦網路是不可或缺的。傳送有兩種:(1)直接傳送:是一種點對點的傳送方式,通常是硬體較一致、往來對象較固定,距離較近時才適用;(2)間接傳送:是一種透過第三者的網路系統,達到資料傳送的目的。EDI可以透過加值網路的加值服務,達到EDI的目的。
()電腦硬體
一般個人電腦就可以進行EDI,所以EDI系統的成本是不需很高的。
由於EDI對於企業之衝擊,世界各國無論政府或民間都大力推展EDI之應用,EDI也由技術性的探討轉變成管理與系統應用的領域,更是企業未來整合系統的發展方向。國內企業無論是配合國外EDI之需求或參與國內EDI之計畫,EDI必定是未來企業必走之路。
    EDI在圖書館的應用為在資訊化時代裡,如何以「二維條碼」(2-Dimensional Bar-Code)在圖書出版前申請CIP作業至圖書館的編目自動化作業過程中,有效
地應用CIPMARC二維條碼的光學掃瞄特性,加快圖書館編目書目資料的處理速度、避免重覆編目工作,以提昇圖書館編目品質,達到書目控制、編目標準化之目標。(張琇婷)

參考資料:
黃信捷(1996)。電子資料交換EDI在圖書出版與圖書館編目自動化之應用:以『二維條碼』之應用談起。圖書館管理學報,頁73-87
曾秋香(無年代)。電子資料交換。辭書資訊網。網址: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檢索於2009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