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檔案描述編碼格式 (EAD 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EAD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為一種檔案描述格式,是後設資料(metadata)的一種,專門設計用以描述檔案及手稿記錄,中文譯名有「檔案描述編碼格式」、「檔案編碼描述」和「檔案描述標準」等數種。其發展始於1993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Library) 首先開始發展此項標準,展開柏克萊檢索工具計劃(Berkeley Finding Aid Project BFAD,中文簡稱柏克萊計劃),並歷經許多檔案典藏單位共同參與研發而成。目前由美國國會圖書館(LC)所屬的「網路發展與MARC標準處」(Network Development and MARC Standards office)與美國檔案人員學會(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簡稱SAA)共同維護。
薛理桂教授歸納EAD發展主要的四項因素:
(1)         解決檔案數量太多、處理速度問題,可藉由 EAD 在檔案產生時即予以描述
(2)         解決檔案內涵與結構性資訊描述的問題
(3)         WWW 的環境,傳統的檔案描述工具(例如:MARC)已不完全適用,為於檔案資訊的描述與超連結(hyper-link),務需發展新的檔案描述工具
(4)         網際網路(Internet)的興起,可協助使用者能夠查檢到世界各地檔案館的館藏資源。
而在柏克萊計畫中,則希望達到五項目標,包括:
(1)         可提供檔案查檢工具中的詳盡與相關的描述資訊;
(2)         可保存檔案描述現有各個層次的關係;
(3)         可表達從某一個層次轉到另一個層次的描述資訊;
(4)         可將某一層次中的資訊結構予以移轉;
(5)         可支援特殊項目(element-specific) 的索引與檢索。
今日,EADMARCDC一樣,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標準。採用 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標準通用標示語言)為基礎,用於檔案檢索工具(finding aids) 之編碼,其目的在提供檔案、手稿資料一個標準的機讀描述格式,並促進網路上手稿、檔案資料的取得。為了定義與描述檔案的邏輯結構與檔案各項目之間的關係,基於SGML外需另外制訂一套規則,做為標示語言(markup language),即文件類型定義(Document Type Definition,簡稱 DTD),檔案界即可依據此準則,用以標示檔案,並分享各館的檔案資源。
EAD的文件由四種技術文件所構成,即:
(1)         DTD:構成 EAD 的主要部分;DTD 主要有三項功能,第一項功能是定義所有「項目」(elements) 或資料欄位(tag),用於標示某一類型的文件。項目以文數字縮寫表示(項目又稱為欄位),欄位以括號< >表示,用以指示電腦某一項目的起迄;第二項功能是決定那些項目需進一步使用 SGML 的「屬性」(attributes);第三項功能是指出項目將使用在何處與依照什麼順序。
(2)         EAD Tag library:依字母順序排列的目錄,將EAD各個欄位名稱(Tag names),即資料項目的名稱,依字母順序排列;
(3)         使用指南(application guidelines):清楚的建議最基本與重要的 EAD 欄位;
(4)         實施概要(compendium of practice) :將包括代表各種不同館藏的檔案館,將可提供有關 EAD 項目的問題與建立合適的標示層次的指南。
EAD是一個階層式的結構,用以詳實呈現檔案和圖書館的目錄系統,協助典藏在圖書館與檔案館的手稿與檔案資源。EAD DTD3大結構,146項基本元素構成,此三大結構為:EAD標目<eadheader>、前面事項<frontmatter>和檔案描述<archdesc>EAD標目是記錄查檢工具本身的書目性與描述性資料;前面事項是說明<檔案描述(archdesc>之前的前言文字,主要敘述查檢工具的產生、出版與使用,而非描述資料的資訊(如:封面、前言、獻辭,及查檢工具的使用說明等);檔案描述則記錄整個的EAD檔案的封包元素,包括描述檔案資料的內容、背景和範圍,以及有助資料使用的管理與補充資訊。關於詳細的EAD結構內容,可參考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7年版9-2-2 檔案類後設資料導論與實務二:EAD元素與屬性介紹(http://www2.ndap.org.tw/eBook08/showContent.php?PK=150)。(張如瑩)
EAD發展歷史重點
1993~1995
發展EAD前身—Berkeley Finding Aid ProjectBFAP
1995 / 7
更名為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EAD
1996 / 2-9
陸續完成alphabeta 版的EAD DTD
1998 / 8
出版1.0 版本的EAD DTDTag Library
2001 / 2
出版EAD 應用指引(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Version 1.0
2003
出版EAD 2002 版(EAD DTDTag Library
主要發展單位:柏克萊大學(1993)、美國檔案工作者學會(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1995)、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
    表格來源: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7年版檔案描述後設資料標準介紹

參考資料:
陳曉雲(2001)。檔案描述編碼格式(EAD)的介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通訊48,頁16-19
薛理桂(1999)。檔案描述編碼格式(EAD)之發展與實施。圖書與資訊學刊28,頁49-62
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7年版:「9-2-1 檔案類後設資料導論與實務一:Metadata EAD」,http://www2.ndap.org.tw/eBook08/showContent.php?PK=149,檢索日期:2009331
數位典藏技術彙編2007年版:「9-2-2 檔案類後設資料導論與實務二:EAD 元素與屬性介紹」,http://www2.ndap.org.tw/eBook08/showContent.php?PK=150,檢索日期:20093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